苗族的服饰民俗(苗族服饰民俗及民俗功能)
本文目录一览: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1、服饰上男子会头缠布帕,在出嫁或做客时,妇女会佩戴银饰。社会制度上有理老制,主要负责调节村寨内的纠纷。节日有苗年、春节、龙船节、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等。
2、火葬:在苗族的一些地区,如广西融水、三江等地,有火葬的习俗。人死后,将尸体火化,然后将骨灰装入罐中,埋入土中。水葬:在苗族的一些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有水葬的习俗。
3、苗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按照时间顺序,每个月都有至少一个节日,如苗年、四月龙舟节、吃新节和赶秋节等,其中苗年是苗族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此外,苗族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以及婚丧等独特的风俗习惯。
4、苗族服饰,男性无大异,一般头戴青、蓝色头帕,旧时穿长衫或对襟短衣,宽松筒形裤。女性服前丰富多彩,式样色调繁多。望谟县苗族大都自己种棉花种麻,自己纺纱、绩麻、织布、缝制衣。
苗族有什么风土人情?
1、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
2、吃油茶。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3、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
1、芦笙节文化:芦笙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吹奏芦笙,跳舞,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 斗牛文化:斗牛是苗族的传统活动,两个牛角相撞,以展示牛的力量和勇气,也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
2、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芦笙节文化,斗牛文化,踏青唱山歌文化,蜡染文化,刺绣文化,银饰服装文化,苗年文化等。
3、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三月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
4、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有:开年节、踩花山节、四月龙船节、姊妹节。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苗族的习俗和传统节日服装?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
此外,苗族还有龙船节(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是龙的故乡,有著名的民歌---龙船调)、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
苗族人喜欢鲜花,所以节日和服装都以鲜花作伴苗族是我国比较有个人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环境非常优美,人们都得以幸福生活,这是很多人都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