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籍善本(什么是古籍善本书)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古籍善本

这里的善本是指校勘精良,印刷考究的古籍,这种古籍称作善本。

善本: 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在元代是最先对善本的开发与推广,“善本”原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对善本的概念不断完善,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三性”、“九条”说。

民国以前的刻本称做古籍,石印本不算,铅字排印也不算。古籍中,又以乾隆六十年为界,之前的算做善本。乾隆六十年以后的名家抄本、校本、稿本也算善本。乾隆六十年到民国期间的刻本,算是普通古籍。

故宫图书馆典藏的善本的衡量标准包括什么?

故宫图书馆典藏的善本的衡量标准包括故宫图书馆典藏的善本的衡量标准包括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和历史文物性。故宫图书馆指的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故宫博物院管理和研究院藏图书文物与文献的业务部门。

故宫图书馆典藏的善本的衡量标准包括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历史文物行。故宫图书馆特藏的用途及主要职责:特藏的用途是鉴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故宫博物院管理和研究院藏图书文物与文献的业务部门。

钱塘丁丙对什么是善本也提出了四条标准: 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 丁丙四例,略足本,而特标旧校于精本,特指明刊,实较张氏所标三义,更为精到。 二:善本的衡量、评价标准:“三性”、“九条”。

善本有三大性质:因其年代久远而有历史文献性,书籍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料性,雕板印制考究、插图等精美的艺术代表性。过去私人藏书家,每得到一珍本,即依样重抄作为副本保存,被转抄的图书就被称为正本。

首都图书馆建馆八十余年来,收藏了大量戏剧抄本二七六八种。包括古代戏曲剧本传奇、杂剧、散曲;地方戏剧本昆曲、京剧、秦腔等;曲谱、曲韵、戏曲理论著作等。

元代对善本的看法

1、善本的“三性”是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2、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

3、孤本与复本的差异,使得善本的内涵越来越扩大。后世很多学者停止了对善本概念的总结和演绎,最终形成了善本“三性”和“九条”的普适理论。善本的“三性”是指书籍要有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